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深层和谐/戴洪斌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7:29:54  浏览:840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深层和谐

戴洪斌


  中国人对待事物,多是喜欢从深层来看的,而不只是就事论事,只是从一个事情的本身来看和处理这一事物。这是几千年来养成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分法,这是现在的一种思维方式,以理性思维来分析和思考事物,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但这一思维方式,发展到最后,却是带来很多问题,难有一种效果上的和谐。

  合一法,这应是中国思维的特征。把问题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下,把矛盾着的事物都放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和框架内,来进行思考和进行处理,以求得更宽大层面上的分析,取得更好认识和更好解决。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更多是一种合一法,而不主要是二分法。这是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

  于是,在中国人看来,人生的趣味在于和谐,人生的追求在于和谐,人生的境界也在于和谐。但这不是浅层的和谐。

  处理事务,对待人生,有浅层的态度,也有深层的态度。也有不和谐的,也有和谐的。

  一些事情,在浅层上,就可以通过努力,达到和谐的,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做到这点,达到这一效果,当然是很好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随便处理好,达到和谐。

  对于中国人来说,更是要自觉、不自觉站在深广的背景下,来分析和处理问题,对待事务和人生。这是中国人的固有的文化习惯和生活习惯。
 
  中国人对事物和人生,希望从深层上来分析和处理,以此求得一个更好的认识和结果,或者可以说这是一种哲学性、综合性、体系性思维习惯。要求在深层上,达到分析和处理事务和人生上的和谐,是一种深层的和谐。

  于是,我们看到了,自古以来,有好多人都是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于是,儒家的中庸、道家的道、禅宗的禅等,都是对于这一精神境界的追求,并以此来指导实际事务和人生实践。

  中庸、禅、道,其实就是一种精神境界,这一精神境界,名称不同,达到的方式和途径不同,但都是让人在深层精神境界上的和谐。也就是还原为精神原点。并以此作为指导,来推进各种事务和人生的更好展开,推动更好认识各种事务和人生,更好处理各种问题。

  深层的和谐,应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主流和至高追求。

  深层和谐的积极性、进取性和能动性,则是需要特别重视,他是精神深层中激发出来的生命力量。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定福建省人民政府规章罚款限额的决定

福建省人大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定福建省人民政府规章罚款限额的决定
福建省人大


(1996年11月29日福建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三条规定: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制定的规章可以设定一定数量的罚款,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我省人民政府就设定省政府规章罚款限额已提出议案,本次常委会审议了这个议案。现对我省此类规章设定罚款的限额及有关事项作如下规定:
一、对非经营性活动中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设定罚款,最高限额为1000元。
二、对经营活动中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设定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不得超过违法所得的3倍,但最高限额不得超过30000元;无违法所得的,最高限额为10000元。
三、福建省人民政府在制定规章时,可以在罚款限额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过罚相当的原则,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设定不同的罚款幅度。
四、本决定自1996年12月1日起施行。福建省人民政府在本决定施行前制定的规章中,关于罚款的规定与本决定不符合的,应当根据本决定予以修订,并在1997年12月31日前修订完毕。修订前,原规定仍然有效。



1996年11月29日

青岛市社会福利企业管理规定

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政府


青岛市社会福利企业管理规定


青岛市人民政府

2001-11-16
  
  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扶持社会福利企业,加强对社会福利企业的管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社会福利企业,是指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达到国家规定的比例,并享有相应的政策优惠的特殊企业。
  第三条 市民政部门是本市社会福利企业的行政主管部门。
  各区(市)民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社会福利企业的管理。
  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对社会福利企业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 鼓励支持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举办社会福利企业。对社会福利企业按规定实行保护和扶持。
  第五条 市和各区(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残疾人就业需要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社会福利企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六条 社会福利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
  (二)招用残疾职工的标准和安置残疾人比例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依法与残疾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三)生产经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适合残疾职工从事生产经营,有适合残疾人生理状况的安全生产条件和劳动保护措施;
  (四)残疾职工上岗率在80%以上;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社会福利企业的认定,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企业向所在区(市)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填写社会福利企业登记表,并按规定提交有关材料;
  (二)区(市)民政部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进行审查,提出书面审查意见;符合条件的,报市民政部门核准;不符合条件的,书面答复申请人;
  (三)市民政部门自收到区(市)民政部门送交的书面审查意见之日起30日内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发给社会福利企业证书。
  取得社会福利企业证书的企业,应当按规定到税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第八条 申请认定社会福利企业,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企业营业执照副本;
  (二)企业章程;
  (三)残疾职工花名册及残疾职工有关证明;
  (四)其他有关材料。
  第九条 社会福利企业的残疾职工应当按规定办理养老、失业、医疗及工伤保险等手续。
  第十条 社会福利企业登记项目变更或企业分立、合并,应当按规定到有关部门办理手续。其中,企业职工中残疾人的人数和上岗率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应当缴回社会福利企业证书。
  第十一条 民政部门会同劳动部门、残疾人联合会依法对社会福利企业中残疾职工的比例、上岗率、企业用工形式、残疾职工权益保障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税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社会福利企业税收优惠,并对社会福利企业减免、返还税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民政部门应当从募集的社会福利资金中安排适当比例的资金,扶持发展社会福利企业。
  第十四条 民政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向社会福利企业收取的管理费,专项用于对社会福利企业的管理。民政部门在收取管理费时,应当向社会福利企业开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
  任何部门不得违反规定向社会福利企业收取费用,不得以其他形式向社会福利企业摊派。
  第十五条 对社会福利企业实行年检制度。民政、税务部门每年对社会福利企业验审一次。对验审不合格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或者不在规定期限接受验审的,收缴社会福利企业证书,由民政、税务部门终止其享受的优惠政策。
  第十六条 社会福利企业在经营期间职工中的残疾人人数或者上岗率达不到规定比例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收缴社会福利企业证书。
  第十七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八条 本规定具体执行中的问题,由青岛市民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9年6月7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的《青岛市社会福利企业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